De Aller-Bedste Bøger - over 12 mio. danske og engelske bøger
Levering: 1 - 2 hverdage

Bøger udgivet af 1 Plus Publishing & Consulting

Filter
Filter
Sorter efterSorter Populære
  • - 《青年论坛》纪事
     
    369,95 kr.

    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有关八十年代中国思想史的最好的一部。--著名学者、《北京之春》名誉主编胡平这本书不只是记录了《青年论坛》的历程,不只是具有历史记录的意义,而且为未来的启蒙运动的重新发动提供了基础和出发点。--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著名学者徐友渔本书"笔底流出的那些亲身经历、鲜为人知,于史无载的细节,极为宝贵。李明华最后畅开笔墨,反思了当年的盲点和局限,讨论了历史的教训,展望了当下思想市场的变幻,这些方面,他超越了其他名刊的社长主编。他尽到了一个历史当事人应尽的责任。"--著名学者丁东14期刊物中竟有8期都以"自由"为主题,几乎贯穿了办刊的全过程。如此密集、充分的讨论,在同时期的民间刊物里,都是仅有少见的。《青年论坛》在1980年代独树一帜地高扬"自由"精神,这无疑具有思想史与出版史的意义和价值。--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 钱理群这个刊物的确发表了好些在别处较难看到的饶有新意、颇有胆识的文章,提出了或初步论证了好些相当尖锐和敏感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这恰恰是饱学之士、老师宿儒们所未敢轻易下笔的。尽管这些文章欠成熟,有毛病,但它清楚地显示了年轻一代强烈追求改革的理论锐气和朝气。--著名学者李泽厚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思想史上波澜壮阔的时代。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从思想的桎梏中挣脱, 呼唤自由、民主、法制和人道主义的声音空前强烈。在这一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中,理论刊物起到了先导作用,《青年论坛》杂志便是其中的翘楚之一,它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的一群青年学者创办于1984年,以其敢于触及敏感政治问题的思想锋芒、清新活泼的爽利文风在理论界刮起一阵旋风,与上海的《世界经济导报》并称为"一报一刊"。随着时局的跌宕,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之子胡德平有密切关联的《青年论坛》也在峰谷之间浮沉,经受了政治风波的惊涛骇浪,最终,熊熊燃烧的思想之火被扑灭。《青年论坛》前后跨越四年,总共出版了十四期。《八十年代的一束思想之光:纪事》是原《青年论坛》杂志主编李明华的回忆录。他根据亲身经历和记录,结合当年的多位同事、作者和相关人士的回忆,撰写了这本纪事。在书中,他概述了8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宏观舞台,梳理了80年代中国思潮的发展脉络,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理论反思,在此背景下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详细记叙了《青年论坛》的创办、发展、被整肃和最后停刊的经历。他带领读者重温80年代中国青年锐利的思想锋芒,激扬质朴的理想主义激情和关切现实、改变现实的勇气与担当,感受李泽厚、王若水、李锐、刘宾雁、戴晴等思想文化精英对《青年论坛》的支持,更难得的是,还记录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对待《青年论坛》的复杂心态和表现,对于了解中国80年代官场生态及其与社会文化思潮的互动,极有助益。本书披露和记载的历史细节,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

  • af &#27849, &#40599 & &#35674
    509,95 kr.

    譚希賢的父親譚麗泉老先生,是一位博古通今,滿腹經綸的詩人。出國經商前,在台山鄉間任小學校長,作育英才十六年。去國從商後,自一九六零至一九九零三十年間,遊歷全世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嘔心瀝血,寫作詩詞無數,本書刊登的是其中近二百首。 麗泉老先生古文造詞遣句運用自如,國學根基頗深,詩中描繪人物景象,栩栩如生;每首詩詞,猶如一幅幅活靈活現的畫圖,讀將起來,就像伴隨他環遊世界,親歷其境,令人產生無限遐想,浸沉在美妙的享受之中。 作者譚希賢,秉承其父遺志及基因,雖然只有初中學歷,但卻勤學苦練,不輟寫詩為文,取得顯著進步,從本書所刊作品,可見一斑。

  • - 夏榆文化訪談錄-下
    af &#22799 & &#27014
    324,95 kr.

    这部访谈录,是我数十年来读到的最有分量、最有水平的访谈录,绝大多数属珍品、善品。由于作者的好学深思和善于抓住要津的提问,使整部访谈录充满思想,使这些被采访的名人名家,从不同层面闪射着智慧的光辉。这是作家兼记者夏榆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做出的新贡献。 --刘再复,2017,10,2,科罗拉多 "傾聽這個世界最傑出者的聲音,儲存豐饒的精神遺跡。"這是前《南方週末》高級記者夏榆十年"南周"高端訪談的結集。本卷收入他與大量國外文化、政治、媒體精英人物的訪談對話,并補齊了簡體版中被刪除的三萬余字。哈維爾、瓦文薩、阿爾-戈爾、希拉克、帕慕克、阿多尼斯、埃科、桑塔格、德里達、米沃什......這些閃閃發亮的名字背後,是眾多傑出的生命,無數精彩動人的故事。閱讀這樣一本書,如同與人類最優秀的頭腦和靈魂的交流,它带给我們啟示,開啟我們的思想,慰藉我們的精神。

  • - 夏榆文化訪談錄-上
    af &#22799 & &#27014
    323,95 kr.

    这部访谈录,是我数十年来读到的最有分量、最有水平的访谈录,绝大多数属珍品、善品。由于作者的好学深思和善于抓住要津的提问,使整部访谈录充满思想,使这些被采访的名人名家,从不同层面闪射着智慧的光辉。这是作家兼记者夏榆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做出的新贡献。 --刘再复,2017,10,2,科罗拉多"傾聽這個世界最傑出者的聲音,儲存豐饒的精神遺跡。"這是前《南方週末》高級記者夏榆文化访谈的精华结集。本卷收入他對四十位國內一流文學、思想与文化精英的訪談,并補齊了簡體版中刪除的七萬余字。從史鐵生、莫言、余華、陳忠實、黃永玉到汪暉、劉再復,再到被官方話語所屏蔽的白樺、徐曉、王魯湘、閻連科、柯雲路等等,夏榆通過一篇篇極見功力的訪談走近受訪者的靈魂,展示出他們對文學藝術,對世界人生的獨特思考,為中國當代文學史和當代精神文化史,留下了寶貴的記錄。

  • af &#27665, &#25928 & &#26234
    207,95 kr.

    智效民,当代知名学者,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研究著称,有多种作品问世,其中《胡适和他的朋友们》曾获2005年度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之书",《八位大学校长》引起知识界和教育界高度关注。 今日中国有官方版的"中国梦",而百年以来,中国人有着自己的"中国梦",并且对这些梦想进行过积极、深入的探讨和广泛的实践。本书对于这些"百年旧梦",进行了有益的发掘和整理;范围所及,既包括著名的学者、科学家、报人如胡适、丁文江、王芸生、常燕生、何廉等,也包括政治家、军人们,如熊希龄、张学良、盛世才等等,其领域遍及学术、教育、言论自由、乡村建设、政治实践等各方面。 本书中国版上市不久即遭下架。 While China is pursuing an official version of "China dream", in the past century Chinese people have had their own "China dreams" which had been actively discussed and some even put into practice. Some were famous scholars, journalists, scientists, economists, politicians even warlords, among which are Hu Shi, Ding Wenjiang, Xiong Xiling, Wang Yunsheng, He Lian, Sheng Shicai, etc. What kind of China dreams did they have? What discussions and practices did they take? Mr. Zhi Xiaomin discusses about their dream of constitutionalism, demorcracy, freedom of thoughts and speech, education, and political correctness in this well-organized book, and it offers a reference system for contemporary China.

  • af &#38515, &#36066 & &#27603
    181,95 kr.

    2013年度"中國好書獎"得主 《洪業傳》作者新著陳毓賢是近年來相當活躍的一位學者。她為上世紀早期重要學人、歷史學家洪業所撰《洪業傳》,曾獲2013年度"中國好書獎",并入選新浪網等多種媒體好書榜。她也曾與周質平合著記錄胡適與韋蓮司半世紀情緣的專著,并與白睿文合作翻譯王安憶長篇小說《長恨歌》。一生愛中國文化,與漢學家相伴(陳的先生是漢學家艾朗諾),生活在漢學圈中,陳毓賢戲稱自己是"漢學票友",這本書也順理成章地命名為"寫在漢學邊上"。本書中,陳毓賢從親身經歷和第一手資料出發,描寫、記錄她所熟識、了解的一流漢學家們,如韓南、司禮義、柯立夫等,以及胡適、趙元任等中國學人,和燕京大學教授群。她與眾不同的私人化視角,使我們能從個人生活的角度去了解漢學家們,以及他們所從事的研究。A collection of essays about pioneering Sinologists, written by someone with personal knowledge of their quirks and foibles, and their valiant efforts to bring East and West together. These essays, previously published in scholarly journals as well as the Chinese popular press, reflect on the lives and scholarship of Hu Shi, William Hung, Francis Cleaves, Achilles Fang, Y. R Chao and his daughter Rulan Chao Pian, Patrick Hanan, L. Carrington Goodrich, Paul Serruys, Isabella Yen, Michael Lindsay, and women teaching at Yenching University in the 1930s. Full of vividly told anecdotes, Reflections at the Margins of Sinology should be a fun read to anyone interested in East-West relations 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 af Taiyi Xiangong
    178,95 kr.

    It has been said that Monk Tang has sought for true scriptures, however it's worth debating for the truth of scriptures. Using the truth from scriptures as a basic consideration, this book creates a new interpretation for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stories, and elaborates on a few points that stick out: the stories did not happen in the real world, but was mental activities; the Monkey king, Sun Wukong, is a symbol which corresponds to Monk Tang's mind; the so-called true scriptures are already well grasped by Monk Tang, therefore making him not a seeker of the true scriptures, but one who practices it. This book continues to search for the unknown scriptures, discuss probable contents, and explains what impact it would have on a seeker's mentality.

  •  
    305,95 kr.

    思想單純的琴癡易平,由於命運的安排,被抛進了"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大洪流"中:他當過"紅衛兵",當過"知青";打倒"四人幫"後,他成了首屆全國招生的大學生,成了"改革開放"大潮的"弄潮兒"......然而,他最終還是被迫亡命異國他鄉......幾十年後,他與當年的朋友們在美國加州重聚,知青時代的友誼、愛情和理想又重被激活--也許,從未消失過。甚至有人爲此付出生命的代價。本書從一個特殊的視點,真實、生動地再現了當年那場全民投入的"文革浩劫",和而後的两千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知青返城潮"、"知青偷渡潮"、一九七七年全國高等院校公開招考、以及接踵而來的"批判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等一系列的政治運動,直至一九八九年震撼中外的"六四"民主運動,同時反映了那一代人富於理想主義的的精神風貌,和他們對中國命運的不懈思考與探索。本書是作者的長篇小說系列中的一部。

  • af &#28059 & &#38470
    182,95 kr.

    她的一生,有多种说法、多种议论、多种评价。没有开不败的花,越娇艳的花活得越短。十八岁,对于她来说,却是一辈子。这不是戏。这是一个中国少女的离奇遭遇。这是一个发生在文革时期的故事。因为"三线建设",美丽的北京女孩客山红和妈妈一起,跟随父亲来到西北偏远的小城----银城。这是个封闭、保守的小城,人们愚昧无知,对于美,充满浓重的恶意、偏见和原始的欲望。客山红成为各色人等垂涎的猎物,一次次被捕捉、被侵犯、被伤害。尽管这里也不乏真诚的友谊和仰慕,终究抵不过浓重的黑暗。最终,她在刑场迎来她的十八岁。

  • af &#38472 & &#35878
    197,95 kr.

    "人生如果没有一点矫情,是不是挺没劲的?"小说里,美丽优雅的苏菊说。 她是硅谷一家高科技公司的程序员。公司上市成功,她和同事一起成了硅谷"一天生产60个百万富翁"神话的一部分。长期同居的男友爱她懂她,事业成功,一切可谓完美。 她却总是快乐不起来。 她渴望生活中除了上市、金钱、房产等话题之外,还有别的。比如艺术。 直到"扎眼的,脱俗的,泼喇喇的"画家王夏闯入她的生活,她无处安置的心灵,终于找到了落脚点。 问题是,她有勇气去追求"矫情"的人生吗? 更大的问题是,她能承担"矫情"的代价吗?

  • af Li Jinyuan
    128,95 kr.

    Pak Li Jinyuan adalah seorang pengusaha asal Tiongkok yang sangat sukses. Beliau telah menciptakan salah satu organisasi terbesar di dunia yang berfokus pada kesehatan, Tiens Group, dengan jutaan pelanggan di sebagian besar negara di seluruh dunia. Li Jinyuan juga seorang filantropis yang telah memberikan jutaan dolar untuk urusan kemanusiaan.Buku ini merupakan kumpulan pemikiran Li Jinyuan dalam berbagai topik pada kategori yang luas yaitu Kesehatan, Kebahagiaan dan Kekayaan. Li menunjukkan karismanya yang kuat sebagai seorang pemimpin, kepercayaannya yang mendalam pada esensi kebaikan dalam diri setiap orang, kecintaan dan komitmennya terhadap semua manusia, dan apresiasinya terhadap Tiongkok dan budaya Tionghoa. Kejernihan dan kekuatan pemikiran Li Jinyuan telah menginspirasi banyak orang, dan kami harap Anda pun akan terinspirasi.

  • - 圣童文艺批评文集
    af &#31461 & &#22307
    324,95 kr.

    把大师与草根文艺人置于同等地位,打碎惯性批评模式,将诗学批评和美学批评两种原则重构成"双面一体"的"金币"式批评理论,从而逼近本体的"通约性"批评场域,解构了西方既有权力话语性质的批评势力,为开辟21世纪全新文艺批评思想起到了先导作用。 本文集不仅涉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慕克(2006)、高行健(2000)和特朗斯特罗姆(2011)等人的文学批评,也向世界级艺术大师毕加索发出严厉质疑;不仅对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的哲学观念提出独特见解,同时对德国人康德、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发起挑战。而在如是的颠覆态度下,却对默默无名的文艺新人予以温情的肯定和热切的鼓励。 全书语言犀利、冷酷,但不失率真与诚恳。

  •  
    213,95 kr.

    文学和写作对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意义。文学对我来说,它是梦想,是家园,是阅读另一颗灵魂的快感;是快乐 与痛苦的故事后面的人生启迪与领悟;是想象世界,感受自我的一种语言和能力。----晓霜这部作品集的文字跨越了20多年,从1990年代初书写的留学生活到"不惑"之年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生命的思考。作者记录的是一段寻找自己、寻找爱的生命旅程。晓霜,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美国杜克大学法学博士。曾在纽约华尔街著名律师事务所任律师,在硅谷高科技公司担任公司律师及高级经理。现居旧金山湾区。

  •  
    318,95 kr.

    文学和写作对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意义。文学对我来说,它是梦想,是家园,是阅读另一颗灵魂的快感;是快乐 与痛苦的故事后面的人生启迪与领悟;是想象世界,感受自我的一种语言和能力。----晓霜这部作品集的文字跨越了20多年,从1990年代初书写的留学生活到"不惑"之年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生命的思考。作者记录的是一段寻找自己、寻找爱的生命旅程。

  • - 章凝小說集
    af &#31456 & &#20957
    206,95 kr.

    這是美國華裔詩人、作家章凝的中短篇小說集,收錄了他的中短篇小說及小小說共十三篇。章凝小說的總體思維意識屬於二十一世紀,表達了現代個體對人生與生命的迷茫困惑,渴望超越靈肉,探尋存在意義等,其行文風格卻具有這個時代罕見的古典氣質:雄奇壯麗的想像,詩情畫意的語言,崇尚高貴、超脫的愛與美,充滿浪漫的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情懷。開卷有益,以古典音樂做伴奏,去欣賞他筆下的這些英雄小人物吧:九死一生的逃亡犯(《越獄》),離家出走的賣藝人(《華盛頓DC的小提琴》),身患絕症的高富帥(《死亡浪漫》),劫後餘生的兩面體(《雕像時代》),窮困潦倒的留學生(《一塊錢小費》),沾花惹草的癡情者(《血字》),雲雨過後的不眠人(《夜深了》)。

  • af &#38047, &#40594 & &#21490
    245,95 kr.

    史钟麒生于1947年,1960年被选入刚创办的上海舞蹈学校(上海芭蕾舞团前身),是该校/团最早的演员。文革时期样板戏《白毛女》中男主角大春的扮演者之一。1979年,他被著名导演吴天明、腾文骥看中,在文革后第一部表现爱情的电影《生活的颤音》中扮演主角、小提琴家郑长河 ,随后成为极为活跃的舞、影、视三栖演员。1987年来美学习现代舞,因生计曾在纽约开设制衣厂,但很快又重返他热爱的芭蕾。 这部回忆录生动地记录了他与芭蕾相伴的一生。他以感激的心情,回忆了芭蕾带给他的快乐与伤痛,人生命运的考验与转折,也从局内人的视角,将上海芭蕾舞团早期的发展历程,《白毛女》创作、上演、成为样板戏的经过,包括周恩来、江青、张春桥、毛泽东对《白毛女》的态度和起到的作用,以及可与"乒乓外交"相媲美,为中日复交立下汗马功劳的"芭蕾外交"等历史事件呈现给了读者。 史钟麒现居旧金山湾区,一方面继续从事芭蕾教学,一方面以古稀之年,仍然活跃在湾区各种华人文艺演出的舞台上。 《革命时期的芭蕾》是"壹嘉个人史"系列丛书的第一部。该系列既可以是以个体经历为主的自叙传,也可以是由个人记录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本丛书意在留存个体、家族记忆,填补历史缝隙,探寻历史真相,同时,众多浸透悲欢离合、讲述成功失败的人生故事,亦有益于后人从中汲取教益,获得前行的动力与支持。

  • - 深度解析中西文明之差异
     
    199,95 kr.

    作者在本书中首次在学术上明确提出了中华文明世界观这个命题,并将其概括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共同载体。 由文明世界观这个角度出发,作者对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特点进行了重新审视,在他看来,是否承认绝对真理、以确定性还是不确定性作为事物的基本性质,是中西文明的本质区别。对于中华文明来说,过分强调不确定性而轻视确定性,一方面使中华文明保留了坚强的韧性和无限的发展可能性,另一方面使她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文明。西方文明与此恰好相反。作者在赞扬西方文明在科技发展和社会管理上的卓越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了被今人奉为圭皋的民主体制、自由主义以及科学实证体系的重大缺陷,并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颇有创见的思路。

  • af &#31456 & &#20957
    239,95 kr.

    這是一部由海外華人撰寫的西方古典音樂專著,收錄了作者多年來的筆耕成果,即20餘萬字以貝多芬為主題的文章作品,形式有詩歌、隨筆、散文和評論。內容涉及偉大作曲家貝多芬人生與事業的各個方面,從出身經歷到情感生活,從時代背景到思想意識,從作品評介到賞樂解析。全書史料翔實,信息豐富;論證嚴謹,評述精闢;情理交融,文筆優美。出自一位非學院派的貝多芬學者,本書的一大特色是個性鮮明,超脫傳統條條框框的束縛制約。基於對所書歷史人物及其作品全面深刻的理解認識,作者在一些重要專業課題及領域推出了個人獨闢蹊徑富有首創性的論點和意見。作者章凝:美籍華裔詩人、作家、貝多芬研究學者、貝多芬作品演奏版本鑒賞家。學歷中國工程學士、美國大眾傳播碩士,現任職政府部門IT基礎結構管理。有詩歌、散文、小說、評論等多篇作品發表於海內外媒體並獲獎,出版圖書 《英雄命運-貝多芬250年頌》(北美壹嘉出版社)、《英雄命運-章凝小說集》(北美壹嘉出版社)、《英雄命運-章凝散文集》(臺灣秀威出版社)、《英雄命運-章凝詩歌隨筆集》。

  • af &#28023, &#29983 & &#37011
    208,95 kr.

    专栏作家; 抗癌明星; 老年模特; 打工歌手; ...... ...... 同时拥有以上这多种身份的,是年过八旬的邓海生先生。作为曾经的工程师和大学教师,邓先生自六十来岁退休后移居美国,定居旧金山湾区,开始了一段崭新的人生。从学英语开始,他饭馆打工,街道执勤,练书法,与老年公寓的邻居们交朋友,为《世界日报》写专栏,还参加老年合唱团,一路唱到维也纳金色大厅......这个集子,就是他对自己精彩纷呈的晚年生活的记录与感悟。 当然,邓先生的晚年并不全是欢笑。2012年,邓先生被发现罹患肺癌,同一时期邓夫人也确诊肾癌。对于年逾古稀的两位老人来说,这可以是致命的打击。然而,两个人竟都先后痊愈,并且迅速恢复健康,双双谱写了生命中又一个华彩乐章。诀窍是什么?读完这本《百态人生》,相信您自会有答案。

  • - 一个残疾人的口述实录
    af &#24352, &#22797 & &#21319
    226,95 kr.

    一位经历了中国抗战、内战、肃反、文革及改革开放时期的老人的自述。老人由于事故和疾病致残,又为他的经历增添了些特殊性。从他的叙述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内中时期国共拉锯地区农村生活的艰难,五十年代农村教育和升学考试,所谓"自然灾害"时期的山东农村的惨状,六十年代的北京户口管理,文革前后的残疾人政策和待遇等等多方面情况。老人身患残疾之后,经过治疗和自己的努力,恢复了行走能力,并且通过自学成为北京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教师,他的自尊自强,令人感动。

  •  
    199,95 kr.

    1279年春,南宋与蒙古大军崖山对决。南宋惨败,丞相陆秀夫背负年仅七岁的小皇帝蹈海自尽,全体皇室人员与十二万军民紧随殉国。战后,所有皇室人员的遗体都被打捞埋葬,只有皇帝的姐姐,十二岁的晋国公主踪影全无...... 《马可与紫纯》的故事发生在元朝初年。深受忽必烈喜爱和信任、正在扬州总管任上的马可-波罗,奉命到前朝都城临安去调查一起乱党案,在那里,他巧遇临安名妓----面貌绝美而带些神秘色彩的紫纯。马可立刻坠入情网。 马可很快就向紫纯发起了骑士式的爱情攻势,他期望将来带着这位中国美人,回到他的故乡威尼斯,两人从此天长地久。他想不到的是,美丽纤弱的紫纯,心中隐藏着惊天的秘密,它的分量,足以令天地失声,山河变色 ...... ......

  • af &#20806, &#26126 & &#40065
    233,95 kr.

    华曦,名校毕业,青年才俊。他和大多数人的命运一样,都要越过青春这道坎儿,都会在这条道路上遇到命中有缘的人。只不过在华曦的世界里,他与小美、吴缨、胡蓉、凌红几个女人的情感纠葛是剪不断理还乱。在爱情之外,同窗好友薛坚却如同屋顶上的惊雷,匆匆的来,匆匆的去,用鲜血染红了深南中路的灯影,让这个城市在迷离之中露出冷酷的悲凉。鲁兆明,男,祖籍沧州,现居天津。毕业于南开大学,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银幕剧本编辑。改革开放后弃笔从商。现任某公司总裁。

  • af &#26494 & &#21016
    169,95 kr.

    我就像是带着⼀把小伞的蒲公英,随着⽣活的变幻,飘落到这片新⼤陆,我的第⼀份⼯作:小旅馆前台经理,奠定了我在美国从⽆到有,顽强求⽣的坚实的基础。这份小旅馆的⼯作,⼀做就是四年,四年来,透过小旅馆的窗⼝,我看到了美国社会底层的⼈⽣百态,小小旅馆里上演的⼈间悲欢离合,比我过去四⼗年的⼈⽣所见还丰富。使我对⼈性、⼈世有了新⼀层的领悟,⽽当初对美国抱有的梦想,也在打⼯⽣活中变得清晰,现实。

  • af &#24503, &#34081 & &#36149
    228,95 kr.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擎旗人胡适,坦承自己的新文学思想来自于在美国留学期间接受的巴哈伊文明。而最早在189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议会期间,就有中国知识精英和来自中国的西方人士接触到巴哈伊文明。晚清民初的新学通过美国李佳白博士等人的传播,在中国产生重大影响,新学中就有巴哈伊文明。后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与巴哈伊信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多,而且影响到孙中山,然后通过曹云祥、颜雅清、廖崇真等早期中国巴哈伊知名人士的社会影响力,扩大至全中国,对中国的近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晚清民初的新学,其中包括巴哈伊文明,是新文化运动的助推力。 As a religion established in 1844, Bahai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at a very early stage and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to Chinese intellectual elites such as Dr. Hu Shi, Mr. Cao Yunxiang, the president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mong others, thus have an impact on the emerging New Culture Movement and other new studies sprouting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Professor Cai Degui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how Bahai spread into China as well as the key figures in this process such as Presbyterian missionary Gilbert Reid, correspondent Martha Louise Root, and how some prominent Chinese such as Hu Shi, Sun Yat-sen perceived Bahai.

  • af &#25991 & &#30805
    309,95 kr.

    《儿童音乐剧序论》是中国音乐剧产业专家文硕教授根据百小汇儿童音乐剧国际连锁体系多年来的美育实践而总结出来的中国第一部儿童音乐剧大众读物。它从国际视野出发,结合大量案例,以美育为中心,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论及儿童音乐剧的历史、基本概念、元素、游戏、整合和美育等基础理论范畴,无论对大专院校的儿童音乐剧教学,还是社会上艺术培训机构的儿童音乐剧美育,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中国音乐剧学会王道诚秘书长、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著名主持人鞠萍、保利演出公司总经理陈科等十多位专家强力推荐。

  • - 汉学先驱邓嗣禹和他们师友们
    af &#24429 & &#38742
    322,95 kr.

    邓嗣禹早年求学于燕京大学,继而赴哈佛大学,攻读费正清的博士。几年中与费正清合作发表了有关鸦片战争、清朝行政制度研究等多种具有开创性的论文,大获学术界好评。此期间他也成为芝加哥大学东亚系讲师、东方图书馆馆长,并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相继任教哈佛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由于他在汉学研究中取得的杰出成就,在他去世时,年过八旬的费正清专门写了悼文,纪念这位"亦师亦友"的学生;印第安纳大学定制了一块纪念铜匾,永久悬挂其东亚图书馆。本书作者彭靖为邓嗣禹的外孙。在本书中,作者以其祖辈在燕京大学、哈佛大学求学与任教历程和学术研究为主线,将邓嗣禹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图书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和汉学先驱者,在科举制度研究、中国传统经典英译、清代行政制度研究、鸦片战争研究,以及现代汉语教学等多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成就重新展示给读者。同时,作家通过邓嗣禹的活动,将众多著名学者,如胡适、费正清、洪业、冯友兰、杨联陞等,和燕京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等学术机构串联在一起,考证出众多史实,补充与纠正汉学界的一些误读。其中一些被尘封和已经近乎湮没的历史,如芝加哥大学开始现代汉语教学的真正时间;被研究者遗漏的胡适在芝加哥大学的中国思想文化讲座;林语堂英译《红楼梦》;费正清的第一部中译著作;以及从未公开过的邓嗣禹与裘开明、钱存训的通信,等等,由此勾勒出美国汉学在一个时代的部分研究发展图景。

  • - 汉学先驱邓嗣禹和他的师友们
    af &#24429 & &#38742
    547,95 kr.

    邓嗣禹早年求学于燕京大学,继而赴哈佛大学,攻读费正清的博士。几年中与费正清合作发表了有关鸦片战争、清朝行政制度研究等多种具有开创性的论文,大获学术界好评。此期间他也成为芝加哥大学东亚系讲师、东方图书馆馆长,并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相继任教哈佛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由于他在汉学研究中取得的杰出成就,在他去世时,年过八旬的费正清专门写了悼文,纪念这位"亦师亦友"的学生;印第安纳大学定制了一块纪念铜匾,永久悬挂其东亚图书馆。本书作者彭靖为邓嗣禹的外孙。在本书中,作者以其祖辈在燕京大学、哈佛大学求学与任教历程和学术研究为主线,将邓嗣禹作为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图书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和汉学先驱者,在科举制度研究、中国传统经典英译、清代行政制度研究、鸦片战争研究,以及现代汉语教学等多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成就重新展示给读者。同时,作家通过邓嗣禹的活动,将众多著名学者,如胡适、费正清、洪业、冯友兰、杨联陞等,和燕京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等学术机构串联在一起,考证出众多史实,补充与纠正汉学界的一些误读。其中一些被尘封和已经近乎湮没的历史,如芝加哥大学开始现代汉语教学的真正时间;被研究者遗漏的胡适在芝加哥大学的中国思想文化讲座;林语堂英译《红楼梦》;费正清的第一部中译著作;以及从未公开过的邓嗣禹与裘开明、钱存训的通信,等等,由此勾勒出美国汉学在一个时代的部分研究发展图景。

  • af &#24503, &#34081 & &#36149
    298,95 kr.

    儒学从其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实用哲学。《实用儒学》梳理了从原始儒学到当代儒学一以贯之的注重"躬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传统,联系儒学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美国的发展与实践,指出儒学在当代所具有的普世意义和理论发展空间,以及对于当下中国与国际的社会建设的指导意义。这是第一部从实用角度阐释儒学及其当代意义的著作,立论坚实,视域宽阔,值得儒学研究者,政府、企业管理者以及关心儒学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读者关注。

  •  
    182,95 kr.

    在这个越来越极端化的世界上,左派与右派之间的理性对话还有可能吗? 作者的回答是,有。前提是,双方都放弃自己所信仰的是"绝对真理"的想法,并认识到社会治理并没有一个完美的终极答案。 作者认为,包括中国左派所信奉的马克思主义和右派所信奉的自由主义在内,西方文明的共同特征是过分强调人类的自私本能,其社会治理方式则重在保护个体权益以及限制自私之恶。中国文明则过分强调人类的群体依赖本能,对个体价值和权益压制多于保护。而自私与群体依赖同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类种群生存发展缺一不可的必须条件。 因此,左派与右派都应该跳出藩篱之外,学会用"谱"的概念来看待问题。人们的各种理念以及基于理念所设计的制度、架构,都不是绝对正确、永远有效的。社会治理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我们只能采取以变应变的方法,构建能够及时对社会问题作出反应的充分灵活的治理机制。

  •  
    190,95 kr.

    作为"谱看世界"丛书的第一卷,本卷的任务是:较为全面地剖析承认绝对真理世界观各个主要理论分支存在的重大理论问题,同时介绍不承认绝对真理世界观自己的相应解决方案,为其后各卷构建不承认绝对真理世界观的全新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作者认为,作为对组成世界的最基本要素的理解,元数学或元物理意义上的"点"是包括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在内的各种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对"点"的确定性认识决定了它们的共同特性:相信绝对真理的存在,并且力图追求绝对真理。对于这种世界观而言,世界万物都直接起源于这个真理,或可以被这个真理完整地加以解释。而作者试图建立一种不承认绝对真理世界观,在这种世界观之下,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无始无终的世界,世界万物始终都在变化之中,没有绝对的永恒,其并不追求所谓的绝对一致和观点的完美,而是对事物表达的包容性。而不承认完美,其实包容了更多的美,让美永远都可以去追求、可以创造、可以改进,从而使未来永远都有更美的希望。